16 February, 2010
《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苏吉•曼克斯被誉为金牌时尚编辑。现在,曼克斯发现了德国首都:“柏林的血液中流淌着时尚”。
Joachim Schirrmacher: 曼克斯女士,您曾随汇聚时装界重要人物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年度大会到访过 巴黎、迪拜、伊斯坦布尔、莫斯科和新德里。您为何在2009年末首次选择了柏林作为会议地点?
苏吉•曼克斯 (Suzy Menkes): 我认为,对于一场以“技术奢侈”(Techno-Luxury)为主题的大会,柏林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展示地点。柏林散发着一种气息,可以用“坚硬而俊俏”来形容。虽然柏林并非一个豪华的城市,但奢侈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支出大量金钱。这次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什么是现代的奢侈,它在当今和未来的定义是什么。我还想到了柏林的人口构成状况: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蜂拥来到这座城市,这些人对技术进步都抱有开放的态度。
您对时装与德国的感受如何?
对于一名设计师,我从不去想,他是德国、意大利或是法国设计师。不过我认为,德国迄今为止在男装领域更具代表性,正如同它是豪华汽车领域最重要的地标一样。但将来,这种局面一定会改变。
您是否认为时尚是社会的一种表达手段?
这正是我为何如此痴迷时尚的原因。回顾过去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例如如今再度成为时尚的20世纪80年代的宽肩造型。肩部装饰当时是妇女运动的一种表达,意味着女性在职场与男性平起平坐。这很明显地体现出时尚始终是社会的映射。
2009年7月,您曾因时装周到访柏林。对您而言,这不仅是为了看秀,在街头漫步,看看那里人们的衣着也很重要。您当时说:时尚正在这里上演。
当然。在柏林,几乎一切都以街头风尚,以个性风格为中心。看克罗伊茨贝格的人们如何穿衣,如何搭配不同的单品,令我感到十分兴奋,也会给予我灵感。我相信,这里有许多未被发现的设计师,他们或许未能登上国际舞台,但仍然创作着精彩的作品。
您在柏林漫步时还注意到一些什么?
我要说的是东柏林。这里与西部的差异十分明显。在柏林的东部,很少能看到我所说的“服装秀”。品牌标志也只有零星几次被特意地展现出来。这给我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年轻的柏林人好像并不把大品牌当回事。这并不是钱的原因。如果他们真的看重这些,他们会去购买赝品。我想,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商标和设计师的标签。
2001年,三宅一生曾在柏林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展出过他的“一块布”(A-POC)系列。他当时说:柏林是一个“时髦的、非时尚化的城市”。他认为,这座城市虽然很时髦,但柏林人对时尚却并不以为然。这种局面是否已经有所改变?
这很难说。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三宅一生的话:在柏林找不到像东京那样典型的时尚现象,东京的女孩在穿衣方面非常注重潮流。时尚有许多种表达方式。我认为,反时尚也是时尚的一种。
在柏林和德国,运动装和运动时尚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阿迪达斯、彪马和年轻设计师的许多系列在设计中都反映出街头元素和街头场景对其造成的影响。
当然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彪马公司的约亨·蔡茨会在我们的大会上发言。运动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柏林为“面包与黄油”时尚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有些人满怀热情地为时尚博客拍照,这表明,他们想要自己创造潮流。但我并不认为,专业设计师会过时。